小程序的价值
小程序的价值在传播,而不是留存。
张小龙在介绍小程序的时候,使用的就是用完即走。使用场景就是线下扫描二维码,打开小程序,购买服务。等到下次再需要的时候再次扫描进入。在这个过程中,小程序的使命是连接线上和线下。所以这个阶段的小程序是不存在所谓的留存率和打开率的。
后来随着能力的放开,慢慢小程序开始在线上开始传播,电商工具等形式的小程序开始流行。这时候小程序的使命是,降低获客成本,利用微信里面的社交流量获取大量的用户接触,总体上就是降低了用户的获客成本。如果认为小程序是用完即走的,那么这些场景下的小程序也是属于用完即走的。不过他们会强调留存率,因此这时候开始希望用户用完还会回来,并且在上面消耗的时间越长越好。但是这种想法和小程序的初衷并不相符。
小程序的缺点之一是低留存率,虽然通过裂变获取了大量的用户,但是很多用户并不是有效用户,有可能点了一次之后再也不会点进小程序了。小程序的入口很多,但是有限的空间很少,要和大量的小程序竞争这几个位置,尤其是下拉小程序框中,只有五个小程序位子,需要和美团这类巨头小程序进行竞争。失去了重要的入口,用户主动打开的次数将会大大下降,留存率也自然不会很高。

如果要在小程序上谈留存率,那么就要参考以上的结论。小程序的本意是由使用场景触发小程序,继而完成服务,触发点在其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如果把触发点放在第二位,那么由动机触发小程序,再去完成服务,这会造成用户的流失。
用一个具体的场景来说明问题。我想要点外卖了,那么我在小程序列表里面找到美团外卖,然后下单。那么这时候我使用美团外卖APP和小程序的区别是什么?没有区别的。但是其他人不一样,其他人看到群里有人发了一个小程序的红包,点开之后,领了一个红包,同时发现可以在这个小程序里面点外卖,那么就不离开了,直接在里面点外卖,下单之后关闭小程序。所以点外卖这个场景下,一半使用了公域流量,另外一半使用了私域流量,是一个使用小程序的场景。但是更好的使用场景是,美团外卖分享红包时候,通过小程序展现,分享出去的红包页面可以里面跳转到点外卖的界面,减少流失率。
小程序的价值在分享中体现
上面点外卖的例子同样说明一点,小程序的价值在分享的时候体现。因为分享,其他人才能低成本地使用自己需要的服务,商家也能够低成本地获取订单,这就是小程序的价值,如果没有分享,那么双方都没法降低交易成本。所以小程序最重要的是分享。
那么如果没有分享价值的小程序,比如写日记、记账,是否还有价值?我的理解按照两个角度看,如果是纯线上的小程序,那么是没有价值,但是如果是线下服务,那么是有价值的。
首先是纯线上小程序。因为如果没有分享,除了体积小,不需要下载,其他的价值都没有体现出来。当然也有人说,他也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和开发者的获客成本呀。但是低留存暗示这些用户会慢慢不使用这个小程序,所以这些用户可以说是有效用户吗?用户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因为小程序难以寻找,慢慢就会减少使用,而开发者原以为的用户也没有成为真正的用户。所以价值还不如一个APP产生的(下载一个APP之后,卸载也存在成本,用户的留存将好过小程序)。
但是如果是线下商家的小程序,那么通过线下扫一扫的方式使用小程序,就可以降低门店的人力成本,提高自助服务质量。从商家和消费者角度来看,都降低了交易成本。线下商家的小程序并不需要分享即可提现其价值,如果增加了分享,朋友因为点击获取了某些优惠(群分享需要是一个利他行为,而朋友圈分享需要是一个利己行为),刺激其线下进店进行消费,此时小程序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不用关注留存率
通过上面的例子已经阐述了小程序最大的价值在于分享,分享代表了的是持续地获新,持续地促使订单生成。至于这个订单生成的用户是新用户还是老用户并不在意。如果是老用户,那么代表了留存率,如果是新用户则代表了转化率。所以留存只代表了一个角度,转化率是另外一个角度。
那么是否应该关注留存率呢?对于一些复购率要求高的行业,比如电商行业,这个指标貌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觉得不必关注留存率,因为留存率是因变量,是一些行为带来的结果,并不是自变量。
怎么解释这个观点呢?小程序是由触发点而不是动机激发的,也就是通过其他人的分享或者某个标志进入。而留存率代表了的场景往往是用户主动去寻找小程序,然后打开小程序,但这种已经被证明占的比例是非常少的。小程序的价值在于分享,供大量的触发点,其中一部分转换为订单。当大量的触发点出现的时候,大量的用户通过点击小程序,从而形成了高留存率。
当然我们这里的假设都是小程序提供的价值是大家都需要的。用户点击小程序能够获得这个小程序为用户提供的价值,而不是无效的点击。
所以我们关注的不应该是留存率,而是留存率的前一个步骤,提供大量的触发点。大量的触发点为高留存做了铺垫。
未来几年的新趋势
出行、购物、视频等应用都具有中心化特点,即中介通过匹配交易双方获得利润,双方都必须通过中介才能完成交易,所以中介是一个中心节点,其权力也是最大的。但是社交网络不同,尤其是是微信这样的即时通讯工具,其特点就是去中心化,流量非常分散。
如果说过去是谁能够获得中心化流量红利,谁就能够获得巨大利益。那么未来几年将是,谁能够利用好去中心化流量,谁就能够从中获得巨大利润。这里去中心化流量主要是指微信这里社交流量。
目前我所知的,利用去中心化流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社交裂变,被看到即是流量,所以通过社交网络,尽可能大地扩大范围,让更多的人看到,拼多多即是利用这种流量;另外一种是,通过整合闲散流量,集中成为一种较大的流量,快速让更多的人看到,比如整合各地的中小公众号。
获取大量触发点
获得大量的触发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其他人分享,另外一种是线下扫码进入。
其他人分享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其他人是如何进入到小程序的?如果也是从其他人那里,就还可以继续问下去,这些其他人又是从哪里进入的?所以这个总有一个最初的进入入口。既然上面说了,用户主动打开小程序的概率非常低,所以这个入口可以排除在外。
那么是什么呢?是自己运营或者和其他人合作的微信群,公众号。通过这些初始入口,再进行社交裂变,会有越来越多的触发点散布到各个微信群、聊天界面中。微信群已经被很多小程序使用,比如有车以后,他们拉用户进群,进入这个群的目的只是每天能够推送小程序到群中,为在群中的用户提供了一个触发点。
所以利用好社交流量的第一点就是,利用好微信群、公众号。将初始用户拉进微信群,为他们提供一个触发点。
线下扫码进入
线下扫码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触发点。线下扭蛋、摩拜单车这些例子都证明了线下有大量的流量。随着扫一扫,唤起小程序,代表了一个订单的生成,小程序完成了其作用。如果增加社交裂变,小程序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