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加密货币之《货币》

05 Mar 2018

稳定加密货币是区块链得到更加广泛应用的基础,但是为了实现这种货币,可能需要重构整个我们对于加密货币的认识,包括价值的参考系,因为我认为现在我们看待看待加密货币的方式是错误的。

对这种货币的研究过程,大致围绕着四个问题和一个另外课题:

  1.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2. 稳定加密货币的稳定的意思是什么?怎么衡量?
  3. 现在都有哪些解决方案?各有什么优缺点?可以借鉴的地方在哪里?
  4. 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有没有更加好的方法?模型是否可靠,不容易受到攻击?
  5. 还没有解决的疑惑点

因为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可以很深入。所以按照五篇文章来讲讲我这段时间的学习结果。这是第一篇,货币。

货币的历史

物物交换

按照现有的共识,一开始是不存在货币的,社会处于一个物物交换的时代。我有一只鸡,我想要一只鸭,你有一只鸭,又恰好想要一只鸡,这样我们两个就可以互相交换。

这样是非常不方便的。想想以下的这些场景:如果你手上有一只鸭,但是你并不想要一只鸡呢?另外一方面,我用一只小鸡和你一只很大的鸭换,你肯定也不愿意。再一方面,我手上的这只鸡是有寿命的,我现在并不想要其他东西,但是又怕过段时间之后,这只鸡死了,那我就没办法拿来换其他东西了。

这上面的三个情景体现了货币应该具备的三种功能:支付(你必须用我想要的东西来交换,不能用一个我不想要的东西来换我手上的东西)、价值尺度(不同鸡的价值是不同的,用货币表现的价格也不同)以及价值存储(鸡死了之后,价值就消失了,但是货币需要能够具有长时间的价值存储功能)。货币还存在第四种功能,即交易媒介,但是如果一样东西存在前面三种功能,自然能够成为一种交易媒介。

金银时代

后来货币被发明了,这时候的货币是一些被大家都接受的所谓的一般等价物,比如贝壳、金银等。这样我就可以先把手上的鸡换成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换我想要的东西。一般等价物很多,最后金银等贵金属从这些一般等价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真正的货币。金银这些具有几个特点:

  1. 容易分割
  2. 不容易腐蚀
  3. 总量有限
  4. 容易携带

因为这些特点,被马克思说成了“金银天然是货币”。

但是金银也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成色不易辨别,在金子里面掺杂一些其他物质,这样是很难辨别的。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阻止金银成为主流货币。

纸币的出现

到了中国宋代,第一次在民间出现了货币的第二种形式,那就是交子,纸币的雏形。

交子

交子是怎么工作的?商人在外面做生意挣了钱,回家乡如果带的是金银,那么可能重量很重,不方便携带。那么他就把金银存在钱庄里,钱庄会给一张交子,上面写了多少金银,也做了一些防伪,防止被人伪造。商人只要带着这张交子回到家乡,再拿着交子来钱庄在这里的分社换取相应的金银就可以了。当很多人都持有交子的时候,那么就不需要再从钱庄里面取出金银,然后再去交易,只要把相应价格的交子给对方即可。这样纸币就开始流行起来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点,那就是一张交子的价值不是随便的,而是和背后多少金银有关,钱庄要保证一个人拿着交子去钱庄的时候,钱庄能够给他相应的金银。这就是“金本位”

但是后来交子越来越流行,大家都不需要去钱庄换取金银,就存在钱庄做手脚的可能性。比如可能钱庄只有1两黄金,但是他发行了2两黄金价值的交子。这就造成了交子价值不断下降。后来官府接管了交子的发行,严禁民间私造。货币的发行也慢慢被国家垄断。

后来金银不再作为主流的货币,硬币和纸币取代了两者的位置。虽然硬币和纸币的真实价值要远低于代表的价值,但是因为国家暴力机器对这种溢价进行了保护,大家形成了一种共识。但是这个时候硬币和纸币的发行还是要和黄金挂钩,也就是有多少黄金储备才能发行多少货币。

金本位的消失

工业时代之前,黄金的挖掘速度能够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工业时代之后,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挖掘速度已经跟不上发展,货币不够使用,出现了通货紧缩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为了有更大的自由控制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开始放弃金本位,不再挂钩黄金,自由发行货币。

这时候发行的货币背后不再是黄金,而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信用。如果一个国家主权信用提升,那么该国的货币价值提升,反之则下降。

加密货币

2009年,一名叫做中本聪的个人或者组织开发了比特币,一个点对点的数字货币系统。这个系统底层使用一种叫做区块链的技术,让参与者能够集体记账,所以这个系统里面不再存在银行这样的第三方机构。

比特币不过是一串字符串,就像纸币不过是一张纸,但是因为背后是一个巨大网络的共识,所以比特币就具有了价值。这个价值是依赖于共识的,换句话说,就是如果大家都认为比特币没有价值,那么比特币就没有一点价值,如果存在价值,那么比特币就存在价值,价值多少依赖于大家对这个系统的期望程度。期望越高,价值则越大

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是货币的第三种形式,以群体共识作为价值基础,不同于之前以天然价值为基础的金银以及以国家主权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

货币的生产

现代货币的生产过程如下图,在这个体系里面存在两种货币:基础货币以及货币。基础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而货币是商业银行“发行”的。在1995年之前,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是以国债等方式发行,之后发行主要是通过外汇占款的方式。而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准备金率、再贷款、外汇交易等方式获得基础货币。个体或者企业通过资产抵押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

货币的生产

而加密货币形式的货币则没有银行的角色,货币的发行都是通过参与者自己生产,因而整个网络结构是非常扁平的,是去中心化的结构。

货币的本质

在金本位之前,货币一直是一种一般等价物,具有实际的价值。但是当脱离金本位,货币成为国家主权信用货币,其价值则需要得到国家暴力的保护,这时候货币慢慢出现一种“纯粹”的工具属性,而不是一种一般等价物。到了加密货币时代,货币的价值由整个网络共识保护,作为工具的属性更加突出。

货币的非国家化

哈耶克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中将自由市场引入到了货币领域,让私人银行能够自行发行货币,通过自有竞争获得最优秀的货币。他通过论证,得出的结论是那些价格稳定的货币将会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另外一点就是这些货币也脱离金本位,货币的价值来自于银行保证其价值稳定以及民众对其价值稳定的信任。

即使脱离了实体价值,货币也依旧能够存在。所以货币的本质并不是一种实体价值,而是一种共识。大家选择出一个共同认同的工具作为货币,具体有没有价值并不重要,只要大家认可都能够成为一种货币。这就是比特币这样一串字符串也成为货币的原因,因为有群体共识。

货币的未来

未来的货币必然是不能具有任何实际价值,或者说是具有非常少的实际价值。它不是一般等价物,而是一种工具,工具的价值是群体共识赋予的。

随着全球化以及星际文明的发现,国家的概念将会越来越淡化,将会出现一种超主权货币,是一种people-powered money

第三种形式的货币正在孕育,变革马上要开始了。